十年前的国庆节,坐落在无锡城市客厅太湖广场的无锡博物院正式开放。十年间,这座“水色石光”独具吴地灵性的气派建筑为四方来宾讲述着无锡往事,更认真守护着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3万余件文物,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昨天,无锡博物院喜迎“梁溪折桂”开放十周年特展,博物院与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共同策划评选出的“十大宝藏”及众多国家级文物悉数亮相。
接待630余万人次,入藏6300余件文物
博物馆是干吗的?“保管文物的”“展览文物的”……过去,博物馆给人们留下了关门办馆的刻板印象。而今,“开门办馆”“以人为本、观众至上 ”“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成为博物馆界流行的办馆理念,也是无锡博物院始终遵循的服务准则。无锡博物院的前身无锡博物馆建于1958年,地处惠山寺,1986年搬至河埒口。2007年10月15日,无锡博物院正式成立,由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博物馆和无锡科技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2008年10月1日,无锡博物院正式开放,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成为无锡新地标。
据院方统计,十年来,无锡博物院及下属各专题馆共接待观众630余万人次,共征集文物、资料逾万件,入藏6300余件。其中不乏吴王僚剑、吴王子于戈及华氏、杨氏等本地望族和无锡乡贤捐赠的书画近千件,令无锡博物院建院不久便迅速跻身地市级博物馆中的“富豪”行列。无锡博物院常年免费对外开放,这些年,通过自办、合作、引进、输出,博物院累计办了400多场展览,形成了“走近大师”“从远古走来”“太湖画派名家”三大主题系列展,陆续展出了文徵明、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张大千、黄君璧等大师书画和三星堆出土文物、良渚文化玉器、康雍乾官窑瓷器、明清流派印等重磅器物类展览数十个。
如今逛无锡博物院,不光看展览,还有年均300多场多元化的文博活动可供选择,且全部免费。不管是历史、文化、艺术还是科学,无论什么年龄和爱好,在博物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锡博讲坛”“文博课堂”“艺术课堂”“科学课堂”“公益国学堂”“科普互动剧”“锡博进校园进基层”等均深受观众追捧,活动名额一经推出必定秒抢,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观众也“嗨”了起来。
眼下,无锡博物院正努力打造“智慧博物院”,虚拟展览、智慧导览、智慧管理、“数据中心”、藏品数字化管理等都将逐步实现,通过“网上锡博”与“掌上锡博”为游客带来线上线下双重体验。
十大宝藏悉数亮相,十三个单元晒家底
昨天,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吴晓林前来为无锡博物院庆生时,对博物馆的定级评估提出了要求,而博物馆的级别也是衡量其发展质量的一项有效指标。无锡博物院正围绕争创国家一级馆发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实力的提升,除了对博物馆的综合管理、基础设施、科学研究等有要求外,藏品管理、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更是定级评估的重点。说直白些,藏品和展览总归是大头。无锡博物院建院十年来,现有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2件,二级文物410件,三级文物815件,还有一批重要文物尚未定级。出于种种原因及安全考虑,这些文物长期深藏库房,只有少数文物会在某些展览上短暂“露面”。
无锡博物院究竟藏了哪些宝贝?市民们并不清楚。锡博开放十周年之际,无锡博物院与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共同策划、主办了“十大宝藏”评选活动。报业集团为候选的15件藏品每件都拍摄了精彩的视频,邀请各行业的代表为观众讲述宝藏背后的故事。本报“寻访无锡宝藏”系列报道也进行了重点推介。在新老媒体多渠道传播下,网友们对锡博馆藏刮目相看,投票踊跃。昨天,“十大宝藏”评选揭晓,分别为春秋吴王僚剑、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卷、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元春水玉带扣、元“邓万四郎”款连生贵子纹高足金杯、元倪瓒苔痕树影图轴、明文徵明蕉石鸣琴图轴、明朱元璋手谕卷、清光绪蟠桃会泥塑、清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
此次“梁溪折桂”特展上,无锡博物院大晒“家底”,十大宝藏全部亮相,院方还精选了深藏库房的文物精品总共近80件一并展出。走在无锡博物院中区三层展厅,开启一场“探宝”之旅。兵戈相见、应物象形、金奢银华、人间瓷话、紫玉金砂、泥塑大千、玉成其美、文心匠韵、砚田墨海、落纸云烟、石渠之宝、吴地风雅、梁溪画史十三个单元,汇集了青铜器、玉器、瓷器、造像、泥塑、紫砂、金银器、竹木牙雕、文房及书画精品,文物们静默不语,却蕴含着万语千言,它们所承载的岁月,等您来赏读。展览将展至明年1月8日。
(晚报记者 张月/文 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