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无锡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无锡市区“长大了”,太湖之畔“小城厢”华丽变身为长三角大都市

2022/6/6 11:07:02发布83次查看
无锡城市面貌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从新世纪开始的。原无锡市重点办主任荣德海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在沿海一些城市兴起,而无锡这样一个经济实力颇强的城市,到上世纪末城市化水平还是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无锡城市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受行政区划制约,城区外面围着郊区,郊区外面围着无锡县,城市建设伸不开手脚,所以只能主要着眼于老城道路等方面的改造。步入新世纪,城市建设滞后和经济发展强劲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开始影响无锡的投资吸引力。当时,无锡城市道路等级较低,最宽只有4个车道,缺少支撑城市的骨架道路。城市道路不成体系,尤其缺少快速路和主干道,道路主次不分,很容易发生堵车。而且,因为京杭大运河和沪宁铁路穿城而过,市区有许多断头路,过运河与过铁路通道偏少,东西、南北都通行不畅。
2001年原锡山市撤市设区,调整后的无锡市区区域面积为1643.88平方公里,比调整前的518平方公里增加了两倍多,无锡一下挣脱了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束缚。2002年起,无锡连续实施三轮城市建设行动,坚持道桥优先,开启了无锡城市建设的黄金发展期。
“开篇之作”的争议与突破
太湖大道是无锡城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不少建设者心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说起来,2002年无锡城市建设的“开篇之作”包括太湖大道、太湖广场、火车站广场三大标志性工程,分别是一条景观大道、一座城市客厅和一个城市窗口,每一个拿出来都是无锡的新名片,为什么唯独太湖大道特殊呢?这就不能不提到太湖大道建造时引发的那场“轩然大波”了。
太湖大道的前身叫金匮路,上世纪80年代,它是无锡外围一条东西向的主要通道。随着周边居民新村不断增多,自行车大军进入金匮路,把外侧机动车道给占了。90年代初金匮路进行了首次拓宽改造,90年代中期金匮路架设了上跨清扬路的跨线桥。又过了几年,道路底层水泥板出现断裂,和沥青拼接处也出现损毁,路面高低不平,大修工程被提上了日程。
2002年初市里决定把金匮路建成全新的景观大道,并重新命名为太湖大道。当年春节还没过完,十多台破碎机便在太湖大道上一字排开,对路面进行开凿,如此大动静引来众人瞩目。不少人质疑这一大张旗鼓的做法,认为老路修一修还能用,不必浪费钱挖掉重做。一时间,市重点办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还把这件事反映到省里,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记者也打电话来问无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议论,市委市政府态度非常明确,一方面由市重点办通过媒体向市民解释,根据老路现状,修修补补只能维持两年就要再次整修,新建道路更能满足车辆舒适通行的需求;另一方面,市里组织一些老同志去厦门、深圳等城市参观考察,请他们回来后现身说法。2002年国庆前夕太湖大道、太湖广场、火车站广场崭新亮相,在锡城引发了热烈反响,广大市民对城建大手笔从不理解到支持和欢迎,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荣德海说,太湖大道建设不仅凝聚人心、解放思想,而且推动了城市道路建设市场放开。此前,无锡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城市道路建设市场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太湖大道全长14公里,双向6车道,全线要改造11座桥梁,半幅施工不能中断交通,而且要作为无锡最高标准的主干道在当年国庆节呈现在市民面前,其施工难度之大、工期之紧、关注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若按老办法找施工队伍,要高效完成任务很难,为此建设单位启动了公开招投标,当时拥有先进施工设备和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公司,以及外地优秀的监理公司等通过竞争加入该工程。实践证明,太湖大道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创造了无锡城市道路建设的多个之最。太湖大道施工、监理招标,以及当时蠡湖大桥、蓉湖大桥设计招标,冲破了固有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大规模、高起点的新一轮城建注入活力,并提高了整体建设水平。2010年太湖大道隧道开工建设,那又是后话了。
全面迈向立体交通时代
随着太湖大道、梁清路、解放环路等一批道路新建、拓建,随着快速内环、机场路高架、高浪路高架、新华路高架、太湖大道东段高架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建成,无锡形成了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的现代化城市路网体系。在此过程中,结合道路建设新建、重建了蓉湖大桥、华清大桥、金城大桥、开源大桥等11座跨大运河桥梁,加上原有的锡山大桥、梁溪大桥和吴桥,大运河上平均1公里就有1座桥梁。在铁路部门支持下,新建、扩建了通江立交、永乐立交、兴竹立交、新光立交等下穿或上跨铁路立交。这些跨铁路、跨运河通道突破了城市交通瓶颈,顺畅沟通起东西、南北交通。
地铁1号线、2号线相继启动建设,期间有个特殊时段被形象地称为“十月围城”,很多市民对此记忆犹新。中心城区封闭施工带来了通行阵痛,但获得了市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2014年地铁1号线和2号线相继开通运行,构建起无锡轨道交通网络的十字骨架。对外沟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按下快进键,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改扩建,京杭大运河完成四改三工程,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通车,中央车站投入使用,锡宜、宁杭、沿江、环太湖、苏锡、锡张高速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无锡迈向立体交通时代,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轨道交通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重塑城市空间架构
“新世纪以来,无锡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城乡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壮美篇章。”在市政协编的《亲历无锡城变迁》中,市政协主席周敏炜描述了新世纪十余年来无锡的美丽蜕变。十余年间,无锡按南拓、北展、东联、西优的总体思路,往南建设蠡湖新城、太湖新城、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教产业园、太科园等重要产业功能载体集聚;往北建设惠山新城,奠定锡澄发展带基础;往东建设锡东新城,完成高铁站及相应的骨架路网建设,完善商务区功能;往西从强调梅园、十八湾景区保护和旅游发展,到整合钱桥、胡埭等地带发展,并推进马山国际旅游岛建设。而在中心城区,恒隆广场、苏宁国际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三阳广场一带华丽转身,让有着“进城”情结的市民进一步感受到品质和魅力。
十余年间,无锡城市道路建设总量远超过去50年的总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水平从滞后跃升为全国领先。无锡从2.5平方公里“龟背壳”老城区向周边拓展,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形成现代化都市构架。周敏炜表示,无锡的发展跳出了以中小城市规划建设规模为主的低层次、粗放式城市化模式,走上了以中心城市集聚发展、区域协调为引领的城市化之路。而从区域战略的视野不断创新无锡城市发展思路,把人的发展需求置于核心位置,将生态环境营造与人居活动相互融合等,都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财富。
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
近两年,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大幕,地铁1号线南延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以及蠡湖大道快速化改造、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对无锡的持续发展产生战略影响。如今,无锡已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的新起点上,未来的城市建设让人满怀期待。
正在编制的新一轮无锡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区空间结构方面提出了“一城两核三片六组团”的总体布局构想,进一步细化主城区和各组团的功能定位。“一城”指由梁溪区、滨湖区全部和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部分组成的中心城,“两核”指中心老城和太湖新城,“三片”指锡东新城片区、惠山新城片区、高新片区三个产城综合片区,“六组团”指玉祁-前洲、洛社、阳山、东港-锡北、羊尖、鹅湖六个外围城镇组团。市域空间结构方面,形成“一轴一环三带”和“一体两翼两区”的总体空间布局,通过“太湖长江发展轴”和“沿湖生态发展环”,串联“沿江发展带”“沪宁发展带”“宁杭发展带”,形成以无锡市区为一体,江阴、宜兴为两翼,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为两区的总体结构。
当前,环太湖地区周边各城市的总体规划正在全面展开,抛开单打独斗、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很多人认同。上月“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环太湖城市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无锡举行,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规划领域专家学者对无锡总规提出建议,并在生态共保、文化共兴、区域共治等方面形成共识。专家们指出,随着城镇快速拓展,相邻城镇间在发展策略、功能布局、设施配置、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矛盾凸显,只有通过协作才能规避冲突,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实现城市群系统的整体优化。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多中心、网络化、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城镇空间新格局,建设互联互通、水陆开放的复合交通设施网络,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跨界合作并逐步实现一体化,推进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异地共享。 (晚报记者 任蓉蓉)
无锡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