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文学家梁鸿,因在洛阳写了一首《五噫歌》,以谩骂朝廷的罪名被朝廷捉拿。
梁鸿
梁鸿的妻子孟光面不改色,问丈夫怎么办。梁鸿看着妻子说道:“他来捉人,我就远走高飞,我本来要到泰伯生活的地方去的,可你……?”
孟光回答说:“我既然嫁到你家,生生死死都跟着你!”
于是夫妻二人扮作农夫模样,拜别母亲匆匆上路。梁鸿养的两只白鹤飞在天空探路,若是前面有官兵阻拦,或者有吃公事饭的人出现,然后就嗷嗷叫着飞下来,带领梁鸿、孟光另走小路。
夫妻二人躲躲闪闪,走走停停,吃尽了千辛万苦,整整走了8个月,才来到无锡九龙山脚下。
初到无锡,生活没有着落,就到皋伯通家去舂米,借住在皋家廊下的小草屋子里。皋伯通是无锡大族,有九龙山、皇山两处大庄园。
这一天傍晚,皋伯通捋着胡子走来,看到梁鸿在一盏油灯下专心致志地读着《四书》,妻子孟光端端正正坐在一旁缝补,就问他们是什么人。
梁鸿说是舂米的佣工。“舂米的还读书?”梁鸿一听就抬起头来回问一句:“春米的为什么就不能读书呢”
后来,皋伯通才知道梁鸿的确有真才实学,想要请他搬进厢房,还说愿意供养他们。梁鸿却摇摇头说:“有一间小草屋避避风雨,不冻死饿死就很好了。”
从此以后,皋伯通经常到梁鸿的小屋里来坐坐,也说些仁义道德的话。但当他单独见到梁鸿的妻子时就嬉皮笑脸,满肚子邪念欲火。梁鸿知道后,长叹一声: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皋伯通不配做泰伯的子孙!”
于是他马上搬出了皋家,住到农夫的家里去了。
梁鸿
梁鸿、孟光夫妻二人在九龙山下住了整整五年,带领众乡亲在山脚下开了一条河,直通太湖,从此这一带的千万亩良田,年年旱涝保收。老百姓都非常感激,就给这条河取名叫梁溪。
梁溪开通后的第二年初春,梁鸿夫妇带着他们心爱的一对白鹤,一起来到泰伯墓地的皇山脚下。由于皇山一带连年干旱,禾稻庄稼多半枯焦,去年收到的三成粮食,又都进了皋伯通的西仓大粮房。这里家家断了炊烟,个个面黄饥瘦,真是“东山农夫无米饭,西仓大户粮成山。”梁鸿本来发誓不再见皋伯通,但为了老百姓,他忍气吞声来到西仓皋伯通家借粮米,皋家宁可粮米发霉发烂,也不肯开仓借粮。
怎么办啊!梁鸿急得心里像刀割一般。每天清早,他到皇山去放出那一对白鹤的时候,总要指指西仓的大房子,拍拍白鹤的红头顶,叹着气说:
“东山农夫无米饭,西仓大户粮成山。怎么办,怎么办”
这两只白鹤总是睁着乌黑发亮的小圆眼睛,“嗷—嗷—嗷—”叫着,向西仓上空飞去。
有一天夜里,月亮照得像白天一样,乡亲们被一阵“嗷嗷”的叫声吵醒了,大家连忙开门出来,只见天上数不清的白鹤在月光里飞过来,停在每家每户的场头上,又拍打着翅膀“嗷嗷”叫着,向西仓皋家的粮仓那里飞去,一会儿又都飞了回来。
“粮!粮!”大家惊喜地喊起来。这一夜,家家户户都收到了几斗几升金黄的稻谷,被皋伯通家抢去的粮食终于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梁鸿
天大亮后,几百只白鹤都飞到山滩上去吃青草,然后又都飞到山弯里去生蛋了。梁鸿、孟光把拳头大的白鹤蛋一篮篮地拎到穷苦的乡亲们家里。第二天,村里村外的孩子都唱起歌来:
梁鸿孟光养白鹤,
帮助乡亲把粮衔,
放鹤放在山尾上,
产蛋产在香山弯。
度过了春荒,梁鸿又带领大家开池挖河,把伯渎港的水引进来,这里的老百姓就慢慢地富裕起来了。
梁鸿去世以后,就葬在泰伯墓旁边。每天清早,人们总可以看见两只白鹤,在墓地上空翱翔,然后就“嗷贼”叫着向东方飞去。
梁鸿
人们为了纪念梁鸿,就把皇山改名为鸿山,现在鸿山上还有很多古迹,如梁鸿井、故鹤台、望天台、洗砚池、古琴石等等。
每年清明节,远近的男女老少都要到鸿山来玩,寻访泰伯、梁鸿的古迹,有些人还能唱这样的歌谣:
凉棚池,牛眼珠,
藤盘池,池喷水,
饮清泉,解酷暑。